人民艺术网总编陈琼:传统媒体多元开拓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
摘要:北京时间20191118关于【人民艺术网总编陈琼:传统媒体多元开拓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】的具体情况和说明,让www.kadbn9y.net.cn新闻频道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。
Q:你从事媒体行业多年,请问职业的起点在哪里?经历哪些有趣的故事?
A:其实我根本没想过要学新闻。小时候我学过舞蹈,学过钢琴,但是内心很热爱戏剧文学、有文艺情结。高考的时候,我去考过中戏和北影的戏剧文学专业。后来学新闻,是哥哥帮我选择的,他可能觉得新闻更“实用”。那时候我对新闻没有概念。当在大学阶段学了《中国新闻事业史》《外国新闻事业史》《传播学》之后发现,新闻学非常精彩。后来研究生期间,我又继续深造传媒经济专业。也许在“戏剧文学”界少了我这样一个优秀的“编剧”,但是在新闻媒体界又多了一个执着的“媒体人”。
2005年的春天,我参加工作了,第一站是全国妇联的机关报《中国妇女报》。那一年连战和宋楚瑜先后来访大陆,我的第一个任务,就是采访在清华大学向宋楚瑜提问的女博士。我那时觉得新闻采编很辛苦,地铁转公交一步步走到了清华,然后找那个来自我国台湾的女博士任怀乡。好不容易采到内容,写好这篇报道,期间也被改了好几遍。
当年的总编室主任说,以后新闻系毕业的学生可能没法走向新闻采编岗位了,因为以后新闻岗位需要的是专业人才,比如法律、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生。当时,总编室主任总把我派到“苦”的地方去,比如北京急救中心、朝阳医院急诊室等,一晚上都是抢救突发事件;要么就是派到延庆农村去采访大学生支农支教。有一次,主任让我去农村,我心想在那个地方在省际交界处,就问能不能安排个车,主任在电话里说:“行,你等着吧,等我派个车送你去”。一听这口气,我就明白了。不过到现在,我很感激他。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,当年一起在总编室的四个女记者,只有我现在依然在一线。
Q:你怎么评价自己的工作效率?新闻采访中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?
Q:在你看来,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助力文化产业的发展?
A:文化是“上层建筑”。一个人需要靠多年的学习和积累、分析和实践才能走进文化圈。所以,我去年在北京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,和导师一起做了文化产业方向的课题研究。
2000年左右,那时传统媒体还处于火热的时期,满大街都是卖报刊杂志的。而如今,传统媒体大都在挣扎中度日,人们接受新闻的方式在改变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手机基本上把所有的过去的报纸、杂志、电视都取代了,人们得到消息的途径也发生着变化。这就必须去思考媒体未来如何发展、如何发挥现有的优势去服务大众。比如广播现在坚挺着,是因为大多听众是开车的人,而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,它的收听率和广告收入才能提升。
随着这些年各大网站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等新兴的传播媒介势如洪水般涌来,新闻从业者要展开新的思考。新闻传播和文化密不可分,交织在一起,新闻传媒是文化的载体,没有转播就不能谈文化,文化是传播的依托。以传播新闻为显性标志的新闻事业,从总体上说它从属于也帮助着文化产业的发展。所有的媒体人都要时刻准备着转换思想,发挥文化产业的魅力与优势,结合当前的形势,把媒体搞活、搞火。
传统媒体一定要活跃思维,打破从前的方式,和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相结合。《人民艺术》是人民日报主管的一本艺术类期刊,报道和宣传国内外的艺术家。由于杂志的局限性,为了增加受众,我们创建了人民艺术网、成立了人民艺术创作院、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。新媒体不但可以互动,还带来了音视频等全方位的传播方式。除了做艺术的宣传和报道,我们还组织了许多活动,比如书画展、文化交流、选秀赛事等,还开发了艺术衍生品如瓷器、文房四宝、酒等。比如曾组织著名书画家走进焦作科瑞森的活动,科瑞森重装控股有限公司。是一家在美国成功上市的机械制造类的企业,企业需要文化,更离不开文化。再如,河南省发改委的政策扶持下,我们计划在河南省新安县函谷关遗址建立民间博物馆。( 王少波)